《对牛弹琴》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对牛弹琴》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但他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总是运用儒家的《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经来回答。

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异议,牟融心平气和地回答: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而对佛经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经来给你们作解释,不就等于白讲了吗?”

接着,牟融向他们讲了“对牛弹琴”的故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 高的造诣,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有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于是这位音乐家想为牛弹奏一曲。

他先是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

公明仪起先很生气,但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琴声,而实在是不懂得曲调高雅的‘清角之操’。

于是,公明仪重又弹了一曲通俗的乐曲,那牛听到好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声的琴声后,停止了吃草,竖起耳朵,好像听得很专心。”

牟融讲完故事,接着说:“我用儒家经典来解释佛义,也正是这个道理。”儒家学者听了,很是信服。

《对牛弹琴》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对牛弹琴》的道理启示

该成语典故原是嘲讽牛听不懂高雅的《清角》琴曲,只能听那些“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公明仪将高雅的乐曲演奏给一头牛来听,属于没有看准对象,实在是“乱弹琴”。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不了解“听众”的时候就弹琴,难免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场面。

该成语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说话也要看对象,对方听不懂,等于白费口舌 。在交谈时,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见,选择不同的话题,唯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交谈的目的和效果。如果离开这个基点,即使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有道理,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如风过耳。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19日17:20: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893.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