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两袖清风》的故事

明朝名臣于谦,生于钱塘,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不久之后就担任了监察御史一职。他心系百姓,在任期内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

明宣宗非常欣赏他,命他前往江西巡按,之后,又破格将他提拔为河成南、山西巡抚。虽然身居要职,但他却从不住华丽的屋舍,吃穿也都很节俭。

于谦在任上时,经常四处巡视,与各地的百姓交谈,体察民情和老百姓的疾苦,然后迅速地把要办的事情上报,及时处理、实施。

黄河在河南境内的部分,经常决堤,灾害不断,这使很多百姓背井离乡,导致很多田地都荒芜了。于谦注重修建水利设施,经常在农闲季节组织百姓加固大堤,所有的水利设施都派专人管理。

公元1453年,明宣宗驾崩,当时仅有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他便是明英宗。因皇上年幼,所以朝政被宦官王振把持。王振与内外官员勾结在一起,作威作福。于谦因不肯与他同流合污而招致他的忌恨,他在暗地里谋划着陷害于谦。

一次,于谦有些事务要入朝办理,他的两个幕僚就建议他带一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以便与他人联络感情。

因为在明朝,官场上有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就是所有进京办事的外省官员,都要贿赂朝中的权贵,不然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听完他们的建议,于谦只是甩了甩衣袖,微笑着说:“我能带的,也只有这两袖清风了!”

感触良多的于谦,回家后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名为《人京》,是一首七绝:“絹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进京后,于谦向皇上推荐了几名才能较为出众的官员。王振就借此机会在皇上面前抹黑于谦,说于谦结党营私,心中没有国家,并鼓动明英宗严办于谦。

明英宗年少无知,听信了王振的话,下令把于谦抓进了大牢。

山西、河南的百姓和官员听到于谦被抓的消息后,集体上疏,求英宗赦免于谦。由于为于谦求情的人太多,朝廷降了于谦的职之后,就让他返回原来的地方了。

公元1449年,居住在北疆的瓦剌族出兵攻打明朝,王振逼英宗御驾亲征。此时,担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劝说英宗,让他不要亲自带兵,此建议被王振否决了。

临行前,英宗命弟弟朱祁钱留守京师,于谦也被留在京城,负责管理事务。然后王振和英宗率领五十万军队,向大同行进。

到达大同的王振,听说明军被瓦剌军打败了,慌乱之下,命令军队后撤。当他们退至土木堡时,瓦剌军追了上来。由于连日的奔逃,将士都已经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了,对于瓦剌军的进攻,根本无力还击,很快就全线崩溃了。

最后,英宗成了俘虏,王振也被部属杀死。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在这种情势之下,为了不被瓦剌控制,于谦与众大臣即刻拥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同时将被俘的英宗尊为太上皇。

十月,于谦命令将领石亨领军迎敌,石亨率军与瓦剌军在北京郊外激战多日。瓦剌军连连败退,只好领兵后撤,释放英宗,请求讲和。因为这次功绩,于谦被加封了少保官职,石亨也被封为武清侯。

为了逢迎于谦,石亨提出把于谦的长子于冕调到京城任职,不想却被于谦回绝了,自此石亨便恨上了于谦。

公元1457年,景帝病重,英宗在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官僚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宫变,重登帝位,废掉了景帝。

然后,英宗又给于谦冠以“谋逆”的罪名,将其斩首,这一年,于谦刚好步人花甲之年。

锦衣卫去查抄于谦的家时,发现除了满屋子的书外,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找不到。有一位锦衣卫武士在查抄时发现一间上了锁的房子,认为里面必定有值钱的财物,打开后才发现,里面供奉着皇上赏赐的“蟒衣剑器”。

于谦终生廉洁,是“两袖清风”最真实的写照。

《两袖清风》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两袖清风》的道理启示

于谦每次进京,不屑于行贿而是两袖清风,光名正大地去奏事,堪称清廉为官的楷模。那些送奇珍异宝给王振的官吏,只会“肥”了自己,“瘦”了百姓。

“吃、拿、卡、要,打官腔”是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的具体表现,不可不除。

成语告诉人们,为官者只有像于谦一样两袖清风,思人民之所想,给人民之所需,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月20日10:07: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1394.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