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咄咄怪事》的故事

东晋时,安西将军桓温因平了成汉,威望和势力都十分强盛。稽王司马昱对其心有忌惮,因听闻殷浩有极高的名声,又受朝野推崇,于是引为心腹,以抗衡桓温,结果桓温和殷浩因此生了嫌隙。

当时王羲之为护军将军,作为殷浩的党羽,联合对抗桓温。但王羲之认为外镇的桓温和朝中的殷浩应内外协和,这样国家就能安定,于是劝殷浩不要对桓温有所嫌忌,但殷浩不听从。

当时,北部的后赵发生内乱,东晋朝廷决定乘机北伐收复中原和关中地区,统一全国。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于是,殷浩领兵北伐,可不料却屡战屡败。桓温趁着殷浩北伐失败而引起朝野怨恨之时,上表列举殷浩的罪行。朝廷逼不得已,遂将殷浩废为庶人, 流放到信安。

殷浩对此没有半句怨言,仍然清谈不绝,家人也看不出他有被流放的伤感。只是看他每天用手指在空中写字。有跟随他从扬州来到信安的吏民,偷偷跟在他身后看,最终看出他写的是“吨咄怪事”四个字。他正是以这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后来桓温打算征召殷浩作尚书令,并写信告诉他,殷浩欣然同意,并写了信答复,但殷浩太重视这封信,为免其中有错误而多次拆信修改,最后竟然只寄出空的信封,令桓温十分不满,于是殷浩一直都没有被征召。病逝后,才恢复了官位。

《咄咄怪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咄咄怪事》的道理启示

殷浩乃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文人用武事,只会纸上谈兵,岂有不败之理。桓温三次北伐,威名显赫,殷浩与桓温斗,岂有不败之理。但是殷浩进退自如,胸中虽有不平,仍可以泰然处之,所谓见怪不怪。

当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时,不要抱怨,而要尽量用平和的心态解决这些纷扰。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20日09:39: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902.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