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不遗余力》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同赵国交战,赵军连吃败仗,损兵折将。赵王便召集楼昌和虞卿等人计议道: “我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我打算集中所有兵力,与秦军决一胜负,你们看怎么样?”

楼昌说:“这无济于事啊!依我看,不如派遣使者去跟秦国人讲和吧。”

虞卿说楼昌之所以建议与秦国谈和,其原因无非是认为如果不谈和,我军必然要灭亡。可是,现在和谈的主动权控制在秦国人手里呀。”

随后,虞卿又问赵王:“大王,您看秦国人是一心要攻灭我国的军队呢,还是另有他图?”

赵王心事重重地回答道:“秦国是使出它的全部力量来攻打我国(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它非要消灭我军才会罢休啊。”

虞卿道:“大王,我认为我们应该派出使者,带着贵重宝物去结交楚国和魏国,他们想得到我们的宝物,肯定会接纳我国的使者,并与我们合作。而且赵国使臣到楚国和魏国去,又受到他们的盛情接待,秦国知道后,必然怀疑天下各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们,一定很恐慌。这个时候再去和谈,才能取得成效啊。”

可是赵王听不进虞卿的话,直接派遣郑朱去与秦国讲和,秦国接纳了郑朱。

赵王自以为得计,召来虞卿,问道:“我派郑朱到秦国进行和谈,秦国人接纳了郑朱,看来事情是有希望了,爱卿你以为如何?”

虞卿给赵王当头泼了一盆凉水,他说道:“您的和谈肯定不会成功,赵国的军队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赵王听了,大吃一惊,但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虞卿便对赵王说道:“现在全天下那些替秦国人捧场、等着祝贺秦国大获全胜的人们,都集中在秦国了。郑朱是一位名士,您把他派到秦国去,秦王和他的大臣范雎如获至宝,他们必定会借郑朱入秦一事,来向天下人显示秦国如何了不起。而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已与秦国讲和,也必然不会来救助您。秦国得知各国都不来救赵,便不会与我们和谈了。”

果然,范雎借郑朱来秦国一事,向那些祝贺秦国打了胜仗的人们大肆显示秦国的威风,最终却不肯与赵国谈和。后来赵国军队由于主将赵括是个不会带兵打仗、只知夸夸其谈的人,在长平被秦将白起打败,全军覆没,秦军围攻邯郸。结果赵王割了六县送给秦国作为求和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事后,虞卿问赵王说,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以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还是他们的力量能持续下去,因割了六县给他们才撤退的呢?”

赵王说:“秦国部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 我看是因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

虞卿说:“是的,秦国以它的力量攻击他所不能取得的,结果搞得疲惫不堪而退兵。可是您又以它的力量所不能得到的奉送给它,这无疑是帮助对方来攻击自己啊!我看明年秦国还会再来攻打我们的。到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无可救 药了。

虞卿一席话,引起了赵王的深思。

《不遗余力》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不遗余力》的道理启示

历史上,虞卿确实是一位非常睿智的贤臣,当强大的秦国兵发赵国的时候,虞卿认清了形势,先后两次提出了借助外力的计策。即使是求和也要讲求策略,不能一味满足对方的无理需求,容忍敌人的步步紧逼。一个是尽力地攻,一个是用力地守,最终的结局是最尽力的一方会成功。

成语告诉人们,为了成功,可以不顾后路;为了成功,可以不惜牺牲;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有时候,成功就是这种“不遗余力”情绪激发的结果。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8日11:25: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700.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