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晋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子。陶渊明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抱负,很想为国家效力。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政局动荡,社会极不安定,朝中官吏多鼠目寸光,贪功好利。

陶渊明在任江州祭酒时,就已耳闻目睹了许多官场的险恶之事,所以不愿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没多久就辞职了。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上了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郡守派一位督邮来彭泽视察政事。这位督邮粗俗傲慢,喜欢阿谀奉承,而且惯于收受下官送的礼物。他一到彭泽县的驿舍,就差县吏去叫当地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就蔑视功名利禄,不肯趋炎附势,也十分讨厌督邮的装腔作势,但碍于身份,不得不去见这个督邮一面。

他刚要动身,县吏拦住他说: “大人,参见督邮得穿官服、系官带,不然又要被他怪罪了。”

陶渊明听了,再也无法忍受,长叹一声,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而向这种乡里的卑鄙小人点头哈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罢,便解去印绶,辞职离开了只当了八十一天县令的彭泽县。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道理启示

陶渊明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写出独有的文风,并创作出了传诵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气节,一种品格,被视为中国文人不事权贵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蝇头小利或者大笔的不义之财都不值得出卖人格。

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去阿谀奉承那些有权势的人,为官清廉才能受民众的爱戴。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或富贵或清贫,都由自己主。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8日11:14: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694.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