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名落孙山》的故事

宋朝时期,读书人要做官,必须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参加乡试,合格的称为举人。取得了举人的资格,才可以到京都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会试。

有一年秋天,省城里要举行乡试,当地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准备应试。孙山能说会道,滑稽诙谐,人称“滑稽才子”,乡里人对他中举寄予厚望。

临行前,一位老人特地来拜访孙山,请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去应考,以便儿子能得到一些照应。孙山爽快地答应了。

两人到省城后,很顺利地参加了考试,然后等待发榜。

发榜那天,孙山怀着紧张的心情到发榜处去观看。看榜的人很拥挤,孙山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一连看了几遍,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他灰心丧气,却不甘心地又看了一遍榜文。结果,竟在最后一行中见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自己是以末名中举了,他顿时转忧为喜。至于一起来应试的乡人儿子的名字,则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肯定是落选了。

孙山回到旅舍,把发榜的情况向乡人的儿子说了,对方听说自己榜上无名,闷闷不乐,便想在省城逗留几天。孙山归心似箭,第二天一早就回乡了。

孙山回到家里,乡邻们得知他中举,都向他来表示祝贺。那老人见儿子没有回来,就问孙山儿子是否也榜上有名。孙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诙谐地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原来,当时中举后再去京城会试的,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所以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举人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儿子的大名还在我孙山之后呢, 言下之意是他落选了。

《名落孙山》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名落孙山》的道理启示

故事中孙山被人问及同乡儿子是否中榜时,采取委婉的方式答之,既不损人面子,又有效传递了信息。

成语告诉人们,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使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东西。于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含蓄表达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在语言的表达艺术中,这种方法叫做“缓冲”,能让听者或观者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月23日12:02: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1442.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