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胶柱鼓瑟》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两军在长平地区对峙。赵王派老将廉颇领兵抗敌,廉颇采取坚壁固守的不战之策,让秦军一筹莫展。

于是,秦军施行反间计,派奸细在赵国境内散布流言说:“秦国人唯独讨厌和惧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王听到后,信以为真,便想命赵括取代廉颇。

正在病中的蔺相如听说赵王任命赵括为将,急得浑身冒汗。他强撑着病体来拜见赵王,劝谏道:“君王您只凭赵括的虚名而重用他,这就像胶住入瑟上调弦的柱子来弹瑟——肯定弹不出好声音来的(王以名使括,若肢柱而鼓瑟耳)。赵括只能背诵他父亲留下的兵书,却不懂得灵活运用啊!”

可是,赵王不听他的劝告,最终还是让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领兵为将。结果赵括被秦将白起在长平打得大败,赵括本人被射死,而四十多万赵国军队投降了秦国后被全部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胶柱鼓瑟》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胶柱鼓瑟》的道理启示

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根据客观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成功之道;教条主义、拘泥成法、墨守成规是不行的。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月10日16:43: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1200.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