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一丘之貉》的故事

杨恽是西汉宣帝时丞相杨敞的儿子,中书令司马迁的外孙。

杨恽做官自律甚严,办事恪守原则,廉洁无私。不过,他性格上的弱点也非常明显。他常常以自己为尺度衡量别人,要求别人近于苛刻。

最致命的是他经常直率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大胆地揭发贪赃枉法的行为。这样一来,被他揭露的人无不对他恨之入骨。

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王单于被人杀死了,感慨万分,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一个无能的君主,不采纳大臣提供的治国良策,自然是要灭亡的。像秦二世胡亥,一心听奸臣的话,杀害忠良,终于亡了国。如果当时能听忠贤之言,说不定国家还能保持到现在呢!总之,古代的帝王和今日的帝王就像是生长在一个土丘上的貉子一样,是差不多的呀!”

谁知这信落到了与他积有私怨的太仆戴长乐的手里,戴长乐把信送到皇帝那里,指控他妄自尊大,目无皇上。

宣帝看了,十分生气,立即下令交廷尉判决他大逆不道,将其杀害。

《一丘之貉》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一丘之貉》的道理启示

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话说得严谨一点,为自己辩护得周到一点,终究不是什么坏事情。

成语告诉人们,做人不能有小集体主义的思想,更不能聚在一块儿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3月27日09:32: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8gushi.com/post/2268.html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成语故事

《坐享其成》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坐享其成》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